博物馆数字化:沉浸式数字技术还原古物,让“文物”活起来!

发布时间:2022-07-15 发布者:巨有科技 浏览次数:6741
博物馆是城市的文化名片和客厅,逛博物馆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而随着数字化浪潮的扑面而来,博物馆领域的各个方面已经开始融入数字化技术,开启一种全新的博物馆游览体验。

传统的博物馆展览一般都是以展品摆设为主,而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展陈中的应用可使博物馆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以多种技术赋予文物生动性、互动性,让观众有更直观、更丰富的视觉体验,增强观众的文化体验感,同时使历史文化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




数字化网络技术的虚拟展示功能强大,以多媒体、跨媒体、全媒体为特色的信息传播和三维形象体系所营造立体化的空间艺术现场感吸引受众不二法则,想要实现博物馆数字化交互体验营造沉浸化场景以下四大关键核心技术非常重要。


四大核心关键技术


厘米级空间计算
全天候全场景:厘米级定位与一度以内定姿(6DOF)支持高精度AR导引,支持POI全息标牌,支持数字大屏等算。

高精度3D识别
高精度:毫米级3D识别周围的环境与世界,支持3D地标物(外滩铜牛、陈毅雕像等)识别,支持文物、壁画故事讲解等。


高真实感渲染
高真实感:数字内容与真实世界的高真实感融合,逼真的虚实遮挡,虚拟物体在真实世界的光影一致。


大规模3D地图构建
多源地图采集与处理:地图自动化生成流水线构建,支持卫星建图,具备大面积快速覆盖能力,支持全景+激光建图,支撑高精度定位,支持地图众包。


随着数字化慢慢的在世界范围内逐渐成熟,我国的博物馆数字化发展到底如何?博物馆数字化应该以何种方式助力文物“活起来”呢?

AR实景导航


AR实景导航,打通了打通博物馆内的所有信息推荐与导航,以大场景AR地图应用为切入点,通过摄像头,提供一个包含导航、信息、搜索、推荐、讲解、娱乐等功能的创新应用,从三维到多维,从平方到立方,用户千人千面,空间无限扩展,使观众身临其境的对文物和历史进行直接感受,实现超视觉体验,营造新场景、促进新消费。

在这个场景体验中,游客可以感受到虚与实结合的新体验,真实的场馆环境,虚拟的文物动态化,全程实景引导、全新的AI讲解、全息信息标牌共同创造数字世界增量空间,体验全新的体验模式。



虚拟穿越体验


《鹿王本生图》是敦煌莫高窟第257窟的北魏时期的壁画。本生故事是指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前生所经历的许多事迹,由于文物保护原因,已不对公众开放。


为了满足游客对散落的历史文物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做到对文物的有效保护,博物馆结合华为AR地图打造了虚拟高清257窟,基于数字敦煌的建设成果,给用户带来了全新的虚拟穿越体验。

257窟的虚实融合体验,采用了厘米级3D地图,高精度空间计算,AI 3D物体识别,虚实光影追踪等技术来解析敦煌文化。实现了虚拟数字内容与真实的物理世界实时融合在一起,游客在莫高窟可以利用华为AR地图体验到洞窟虚拟穿越,如同参观真实洞窟一样,只需要通过移动手机,就可以细细品味高清的壁画展示,画面线条清晰,画中人物栩栩如生,仿佛近在眼前,移动即可做到远近调节,不放过壁画任何细节。

数字化的运营不仅保护了洞窟文物的目的,又增加了观众获得的信息量。达到了文物保护与开放利用的平衡,探索出一个弘扬敦煌艺术的新途径。


复原式文物展览


复原式文物展览展览就是在陈列的文物中尽量为观众提供一种实景展览,让观众可以感受真实立体的文物展示。此立体的虚拟展示,在VR硬件设备加持下,可以更全面、更立体、更真实、多角度的参观历史文物,使得展品与馆内场景更显真实。同时也增加了场面互动功能,比如展品可为参观者移动、拆解,增强藏品的展示性与趣味性。

这种展览方式更具亲和力,拉近了观众与历史文物的距离,而且很直观地看清了文物的结构线条,让游客更直观、便捷地欣赏和了解文物,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和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时代价值,更容易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全息文化打卡体验


全息作为一种技术,可以让拍摄出来的照片和影像呈现立体效果,形象逼真,观赏性强。博物馆可以以中国千年文化为基础,借助数字化手段,构建一个虚拟的,全新IP形象和叙事背景,游客利用手机和AR技术,即可看到虚拟、立体的全息文物。


在打卡这些全息文物的时候,会形成一连串的集卡模式,在满足与文物互动的同时,也不遗漏博物馆任何一个文物文化。全息文化打卡不仅带动了游客强烈的参与感和互动感,还能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深刻记忆。


数字藏品


除此之外,近年来大火的NTF数字藏品,更是建构了博物馆全新的消费模式,因此其热度更是在各大博物馆与日俱增。2021年,NFT数字藏品共创造了超过65亿美元的总交易额,被业界称作“NFT”元年。NFT数字藏品在博物馆的应用,是文旅文博数字化转型的进一步延伸。


那么,什么是NTF数字藏品呢?

NFT是区块链上的“所有权证书”,代表着“数字资产”的归属权,具有排他性。这些资产可以是虚拟世界的土地,可以是数字艺术品。


数字藏品其实是一种虚拟化商品,在现实世界中,这样的数字作品不具备任何收藏价值。但在元宇宙世界的场景中,这些通过NFT进行数字化的艺术品,就是数字世界原生的收藏品,具备非常明确且不可篡改的归属权,是实打实的个人资产。


NFT的三个重要特征:

① 唯一性:不同于比特币等传统加密货币,区块链上的每一个NFT都有自己独特标识,独一无二,不可拆分,可确权。
② 可交易:所有人都可以在区块链上验证它的真实性和所有权。NFT可以看出是持有者对某一资产的持有权。
③ 数字资产:是存在于虚拟世界的数字资产,有加密验证属性,使用分布式账本,去中性化,共识机制等特征。




数字藏品买的是什么?

数字藏品颠覆了人们延续了几百上千年的传统收藏形式。它不同于以往的书画、玉器、古董等价格不菲且真假难辨的藏品,它让文物不再受时间、空间等条件限制,但其收藏意义却与传统的藏品一样,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以及升值空间。


数字藏品其特性就是价格亲民,受众广,数字藏品容易保存,数字标识还保证了其真实性与唯一性。在发行期间,可设置“限量版”、“纪念版”等营造藏品的稀缺性,发挥最大价值。


同时,在在AR、VR等技术的加持下,购买者任何时候都移动设备上欣赏自己的藏品,增加转增和分享功能,可以随时与朋友或者收藏爱好者分享与交流,数字藏品承载的历史与文化,也因此得到传承与发扬。

博物馆的数字藏品还有哪些玩法?

以数字藏品+票务为例

博物馆的门票可作为留念的一部分内容,设计在印刷品的内容可以通过AR的方式增强显示数字藏品内容。分别在春夏秋冬四季发售“限量版"、"纪念版”等数字艺术品门票,成为数字藏品纪念门票,为观众提供更多文化分享内容。


除了“数字藏品+票务”之外,还更多样的玩法和手段,如:数字藏品+盲盒。主要结合用户猎奇和炫耀信息,生产某固定IP的数字盲盒,提供给用户进行抽取,需要集成的内容均拥有后,可合成更大内容的IP形象。

数字藏品+实物

没有二级市场的数字藏品很难形成商业价值,但确有传媒价值,将这个价值和实体内容做结合,把某些具有收藏价值但确缺乏传媒价值的实体做结合,比如酒、比如工艺品、比如花艺等。数字藏品也可以和文创品结合,如:某些文旅文创品实用性不强,可以借助数字藏品的手段,让其火爆出圈。


博物馆可以将优质的地域文化和IP通过数字藏品有机融合,持续开辟以创新IP衍生品为对象的数字经济市场,深入发掘NFT价值属性,链接更广阔的数字收藏虚拟空间。


在未来,新兴科技依然是实现馆藏“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方式,虚拟现实、三维全景、AR等技术手段将会越来越成熟,带给观者更多沉浸式的互动体验,同时只有不断增加博物馆和社会公众之间的接触度和亲和力,将线上博物馆和线下实体博物馆有效融合,才能让博物馆在科技不短创新的时代保持自己独特的魅力,以满足社会受众不断增长的审美需求和文化需求。
返回列表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