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景区建设会出现哪些误区?
景区信息化早已经成为A级景区建设要求中重要的一环,如扫描二维码入园、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导览、用于展示在官网与游客小程序端的全景vr等科技均已实现,并且在不少景区已成熟使用。不过在智慧文旅建设的路上,也走进了一些误区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人们的刻板印象里,信息化可以带给人们的体验大于它自身可实现的功能。经常会为了追求所谓的高科技技术,忽略了它的实用价值。例如票务系统,这是为了替代纸质票及为了统计更方便而产生的。
相对应的便是验票方式的改变,像身份证入园、二维码入园、刷脸入园。刷脸入园看起来很高科技,但不适合大部分的景区,如今人脸识别技术受环境影响很大,不同的光照明亮度与强度均会影响识别的效率与正确率。很多时候不仅没有提高入园率,反而耽误了时间降低了效率,使游客体验变差,也增加了景区的运营成本。
在景区信息化的大浪潮里,蜂拥而上的对景区进行设备与系统的过度堆叠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如今计算机科技蓬勃发展,信息化软件的更新迭代速度不断加快,造成使用了一两年的技术与设备就要推翻重建,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及精力。因此,这样做的后果便导致智慧景区并不智慧。各个系统间无法配合,无法联动,无法对收集上来的海量数据进一步的分析。
同质化的建设严重,信息化建设千篇一律,然而实际上对不同类型的景区游客,所需的服务也不尽相同,例如像自然风光一类的景区因为它的总面积大、景点分布比较分散、游玩的项目亦较为丰富。
所以对游客来说,首先考虑电子导览系统、车船调度系统、并且给予其偏好设置不同的游览路线。像历史文化景区、博物馆等类型的景区,因其本身空间狭小、文化底蕴浓厚,做信息化建设时,则优先考虑客流量的控制,语音导览的近距离点位讲解功能,可触摸屏展示系统等。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建设智慧,才会让景区发展得更好。
景区的设备采集来的大数据不知道应该怎样进一步挖掘与开发,没有让大数据真正的为景区所用,大数据的分析系统应是以游客游前、游中、游后产生的一系列行为,餐饮、住房、交通、游玩、购物及娱乐产生的多方面数据。结合游客来源地、消费金额、消费习惯做综合判断。总结其中的规律,找出景区和游客的结合点,并做突破。最后作用于景区并产生实际的经济效益。
-
08 04-2020
永修县全域旅游建设会议召开,大力推动“一部手机游永修”!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受疫情影响,旅游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在本是“黄金季”的春节假期中,几乎整个旅游行业全部停滞,但越是困难,我们更需要负重前行!在这个艰难的时期,永修县大力推动智慧旅游建设,并在2020年4月8日召开了“永修县全域旅游客流统计分析大数据、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工作会议”。
-
06 05-2022
“一部手机旅游”平台的运营分为哪几个部分?
一部手机旅游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是围绕内容运营、活动运营、游客运营、电商平台运营四个体系进行运作的。
-
03 08-2021
一机游,整合旅游目的地资源平台!
《“一机游”模式发展白皮书》(下称《白皮书》)发布,据不完全统计,包括“一部手机游云南”在内,目前全球已经有近50个国家、省、市(县)、景区在建设或建成“一机游”项目。